山东省庆云县于1926年建立了中共第一届县委,我是第28任县委书记。
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,我刚开始履行这个职务的时候,惊奇地发现,这个县有一个很好的习惯,就是不论职务大小,见面一律称“同志”,很少有人叫什么书记、什么长之类。与此相关联的,许多老干部特别热衷于唱《三大纪律八项注意》。他们说,这是一首军歌。1947年从沂蒙山过来的队伍,都是唱着《三大纪律八项注意》来咱这里的。老百姓愿意听,而且还把首歌当成是教育儿女的“教材”。
1947年秋天淮海战役打响,需要老百姓支前,庆云县的广大农民就来了积极性。他们说,就冲《三大纪律八项注意》这首歌,咱也得到沂蒙山支前。果然,他们以冀鲁边区支前独立团、支前第三团、庆云乐陵盐山混合团的编制到支前第一线去了。他们在沂蒙山区、在淮海战役的主战场,将沂蒙山人民刚毅坚强、当仁不让的担当精神,通过孟良崮、莱芜、徂徕山等战役诠释得淋漓尽致。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,沂蒙精神所体现的爱党爱军、无私奉献的情怀,在许多普通老百姓身上得到了再充分不过的体现。
从1947年底到1948年9月,庆云全县有组织的出夫(抽出人或被派出去作临时性的修建、运输等事的工作)搞了3次,全县编成4个团,18个营,56个连,共出动4700付担架,780辆大车。淮海战役打响后,庆云县的支前队伍一上去,就赶上鲁南战役。领导上让庆云县先上一个担架营,4个连分别由4个区组成,一区一连,区委书记任连长,武装部长任教导员,县民政科长齐阳珍任营长。那一次,庆云县担架队可真露脸。部队有多艰苦,担架队就有多么艰苦。为了把战斗中负伤的战士安全送到后方医院,担架队每天都要抬着担架走100多里山路。这对于从小没有见过山的庆云人来说,是个不小的考验。有的人跌破腿,有的人摔着腰,可他们千方百计不让伤员受二茬罪。沂蒙山的人太好了,那些红嫂、沂蒙姊妹在冰冷刺骨的河水中,用自己的肩膀扛着门板搭成桥梁让解放军战士从上面通过的场面,每次想到,都是一次让人荡气回肠的冲锋号角!
受沂蒙精神的感染,新中国成立后,庆云县参与过支前的人当中,有50多人重返沂蒙,成了那里的永久性居民。庆云县刘古风村人邵东鲁,七七事变前曾在31游击队政治部工作,1940年转入八路军,任冀鲁豫军分区政治委员。由于战事紧张,积劳成疾,孟良崮战役时,身体已支撑不住。他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,拒绝了上级让他疗养的命令,写了一封寄给父母的信。信中写到:“本来,死是任何人都脱不了的,况且我的死是光荣的,是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而死的……父母的大恩那是说不尽的。虽云忠孝不能两全,儿能尽忠人民解放事业,也算不负大人教养一场……我死后不必起尸,自有青山埋忠骨。我将永远与蒙山沂水为伴。”这就是一个庆云赤子的沂蒙情节,是一座大山对于他的子女的影响。
《三大纪律八项注意》这首歌,我们这一辈人从上小学就会唱。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之后,更是没有一天不唱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,从端正党的作风入手,打虎拍蝇,惩治了一批贪官,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拍手称快。人们的街谈巷议,无不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叫好:我们党的好作风又回来了!
(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