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位退休中学校长当村官的追求——记退休教师郭贵珍的故事
编辑:张斌 来源:市县来稿 时间:2018-08-01 09:56:07 浏览:

屯留县李高乡北宋村曾经是一个组织涣散,干群关系紧张,经济发展滞后,村政事务瘫痪的落后村、难管村。短短三年多时间,北宋村由乱而治,自来水通了,柏油路通了,环境整洁了,邻里关系和谐了,文化广场、敬老院建起来了,村民年人均收入由原来的7100元增加到了12800元。北宋村脱胎换骨的巨变得益于五年前全体村民的正确选择,他们从退休干部中选了一位苦干、实干、对待群众像亲人的好支部书记郭贵珍。他带领北宋村由乱变治,带动全体村民共同致富的先进事迹曾受到省委组织部的表彰,并在全省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会上作了典型发言。近日,该村又被中共山西省委表彰为“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”,全县唯一获此殊荣。


强基固本 后进支部变先进

现年56岁的郭贵珍曾是李高中学的校长,在他的带领下,李高中学多年来连创佳绩,是许多学生和家长眼中数得着的“好学校”,而他本人也是大家公认的“好教师”、“名校长”。2013年全县调整教学布局,卸任校长的郭贵珍不忍家乡的乱象继续,毅然决然地担任村支部书记,接受了乡党委的委托,挑起了治理北宋村的重担。

就这样,已近暮年的郭贵珍,告别了学生,离开了校园,再次抉择回到农村,扎根群众、服务群众,跟群众打成一片,为他们着想,帮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难题,用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着自己,践行着“三严三实”,用他的真心换得了民心,成为了北宋村的“领头雁”。  

班子软弱涣散,干群关系紧张,经济发展缓慢,村政事务瘫痪——这是北宋村当时的真实写照。

郭贵珍临危受命,上任伊始,面对北宋村混乱的局面,他把规范党组织工作、密切干群关系,重树良好形象,树立发展信心摆在首要位置。从强堡垒入手,抓班子,带队伍,将年轻、有文化的纳入班子,班子战斗力、凝聚力得到显著加强。

为方便外出务工党员回村参会,确定每个月第一个星期六为党员集体活动日。由党支部书记郭贵珍亲自讲党课,进一步增强全村党员的党员意识、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,同时听取大家意见,集思广益,共谋发展;确定每个月的5日为党务村务公开日,及时地把党务、村务、财务等上墙公开,接受全村群众监督;开展党员年终评先评优活动。每年年底由群众代表、全体党员、村“两委”委员对全体党员分别分项评分,基础分为100分。最终根据得分评出优秀、良好、合格等次,并分别给予适当奖励。通过一系列举措,规范了组织生活,凝聚了党员干部一心一意为群众办实事、谋发展的正能量,真正树起了党组织的新形象。

结合开展“两学一做”学习教育活动,该村紧紧抓住“做”这个关键,坚持向合格对标,向优秀看齐,在全村党员中开展了创建“党员示范岗”、“示范团队”,以及“带头担当奉献,争做服务先锋”、“带头创业带富、争做脱贫奔小康先锋”等系列活动。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,努力在阵地建设、队伍建设、制度建设、文化建设、惠民为民上做文章。

为有效提升党员服务群众的水平,实行了值班服务制、联户服务制、联动服务制、托管服务制“四项制度”。支村两委班子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轮流值班,全天候为群众服务,并积极开展党员志愿服务、结对帮扶贫困户等活动。

当问起当初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回到村里任职时,郭贵珍深情地说:“我是北宋村人,我生在北宋村,长在北宋村,当时家境不好,父母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,是北宋村人民关心我、支持我、帮助我,才有了我的今天,现在能回来为家乡父老尽一份责任,也算是对乡亲们的一种回报吧。”

 

以文化人  破旧立新强管理

没有规矩,不成方圆。北宋村之前的“乱”,主要原因就是制度建设缺位,制度执行不到位,再加上相关法律法规没有得到及时有效地传达,村民法律意识淡薄,经常出现土地、邻里等矛盾纠纷。

郭贵珍上任后,从规范民主管理制度入手,建立健全了学习教育、民主议事、民主监督、联系群众、财务管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,及时将党务、村务、财务等情况向村民公示,大事小事都做到了公开透明,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积极性空前提高。

“厉行勤俭节约,反对铺张浪费,严禁村民大操大办婚丧嫁娶事宜,否则,将在村委会广播中点名批评……”北宋村针对村民的陋习,通过广泛征求村民意见,依法科学制定了村规民约,并将其醒目地挂在了墙上。对社会治安、村风民俗、邻里关系、婚姻家庭、环境卫生等内容作出了详细规定和明确要求。”同时,成立了红白理事会,指导和监督村民“婚事新办、丧事简办”,形成了节俭办事的新风尚。

为进一步倡导文明、和谐新风尚,坚持“宣传好人、帮助穷人、关爱后人”的思路,着力弘扬孝老敬老、助人为乐、见义勇为、拾金不昧、敬业奉献等传统美德,北宋村开展了两年一届的“宋村好人”评选活动,先后评选出“宋村好人”郭建忠、李晓芳等,“文明家庭”高保文、贾汉英等,涌现出一个个“好儿女、好媳妇、好父母、好家庭”。

村里建起了文化活动中心,建设了两个文化广场,建设了篮球场,组建了锣鼓队、秧歌队。每逢“七一”党的生日、元宵节、重阳节、“三八”妇女节等重大节日,村里都举办专门的文体活动,让更多的村民参与其中。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春风化雨,滋润着群众的心田。

此外,村里还组织素质较高、能力较强、法律意识较强的农村“五老”人员成立了专职调解员队伍,宣传法律法规,化解邻里矛盾,引导村民学法用法守法。村民们是非观念增强了,矛盾纠纷减少了,村里没有了越级上访现象,杜绝了治安案件发生,村风民风明显好转。

该村以整治垃圾乱堆乱倒为突破口,倡导“人人讲卫生,家家爱整洁”,实现了清扫保洁和垃圾收集制度化、精细化和长效化,营造了良好的人居环境和发展环境。

通过两年多的努力,北宋村发生了很大变化:村庄干净整洁了,村民们认识到上访告状是件丢人事,快发展、赚上钱才是真本事,和谐发展成为北宋村的主基调。

 

调产富民 共建和谐奔小康

发挥余热,为家乡群众多做贡献,带领群众早日奔小康,是郭贵珍孜孜不倦的追求。他使这个曾经人心涣散的村庄重新焕发出了勃勃生机。

北宋村共有320户,912人,党员45名,现有耕地3282亩。长期以来,村民以种玉米为主业,收入单一。如何发挥好北宋村独特的优势,带领群众尽快致富奔小康,是郭贵珍考虑的最多的一件事。

针对年轻人外出务工人数多、留守农村老弱妇孺多、劳动力缺乏的现状,北宋村探索实行了“托管组织+群众+经理人”的服务模式,由村党支部书记负总责,把党员和年轻劳动力组织起来,对没有劳动力家庭的生产进行托管,适当低额收费或免费,最后由有经营经验的大户担任经理人,完成转运销售。

为了让村里人人有事做、个人有钱赚,由村委牵头以五名党员为核心,组织全村30多名残疾人成立了“阳光助残专业合作社”,开展房前屋后经济林建设,既美化了环境,又增加了收入。

“村干部要做给农民看、带着农民干、帮助农民赚。梦在心中,路在脚下。必须转变观念,调产才能增收。”郭贵珍思想超前,经常给党员干部和群众更新思想观念。

过去是城里人赚农村人的钱,现在,他的愿望是让农村人挣城里人的钱。经过多方考察和反复研究,北宋村最终确立了“栽种经济林——打造生态园——建设美丽宜居新农村”三位一体的发展思路。按照这一思路,村集体统一提供苗木,党员干部带头积极整合各家房前屋后闲置土地,大力发展核桃、苹果、梨等庭院经济。

村党支部结合本村实际,整合闲置土地300多亩,新规划经济林300多亩,农业生态园1000亩,流转土地60亩,大力发展冬季高效韭菜基地,建成一个存栏100头的养猪场和三个养鸡场,存栏蛋鸡8万只,为群众增收致富拓开了一条新路。

 

实事办好 群众满意人人夸

北宋村有10户、13人被认定为贫困人口。如何帮助他们早日脱贫,也是郭贵珍时常牵挂的事。

村民郭还保的妻子李海青患有大病,看病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。成为了村里的贫困户。前不久,县里召开了脱贫攻坚推进会,并出台了“12345”精准帮扶机制和“54321”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办法后。郭贵珍主动将郭还保一家列为自己帮扶的贫困对象。

一个午后,郭贵珍顾不上休息,再次来到郭还保家中实地考察,研究制定脱贫办法。最终敲定为其上马建设光伏发电项目,帮助其增加收入,实现脱贫愿望。郭贵珍在鼓励郭还保一家树立信心,战胜病魔、克服困难的同时,并当即许诺资助郭还保2000元,让其养一头牛,来补贴家用。回来村上工作两年多,据不完全统计,郭贵珍贴钱不下20万了。

两年多时间,村里先后筹资200余万元,大力兴办民生工程。先后建起了两个文化广场、铺了柏油路、栽种了600棵经济林、支部有了办公的地方、党员有了活动室、农村污水排放集中收集处理示范工程顺利完工,为村里的五保户朱和尚、郭养中改造了危房,老年活动中心和日间照料室即将投入使用,还将建设一面爱心墙……

件件实事办到了群众心坎上,群众满意,邻里和谐,环境整洁,村容村貌发生了明显的改观。

“郭贵珍不仅治校有一套,治村更有方略。短时间内,将一个落后村治理成全县乃至全市、全省的先进村。”上级领导对他作出如此评价。

面对领导的肯定,群众的称赞,郭贵珍没有豪言壮语,而是非常谦虚地说:“我做了一些本应该做的事,北宋村底子薄,发展任重道远,我们必须日夜兼程,只有尽快把北宋村建设好,才能对得起组织的信任,才不辜负北宋村民的期待。”

朴素的话语,折射出一名共产党员对党的赤诚情怀和对人民的满腔热爱。正是有千千万万个他们不忘初心,继续前行,引领广大群众为实现他们心中的小康梦,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持不懈,奋勇争先。(屯留县委老干部局)    



上一条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