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巍巍太行南巅,有一位“大校村官”崔晓满,多年来,他心系家乡、捐资建校、率民致富、帮建支部的事迹在当地广为传颂。
赤心关爱下一代
披肝沥胆为民忙
崔晓满是晋城市泽州县犁川镇崔河村人,原吉林省四平市委常委、军分区政委,大校军衔。崔河村位于泽州县东南20公里处,全村共有173户,573口人,属于纯农山区。
2002年3月,崔晓满退休回乡探望老母亲,面对村里孩子上学难的现状,萌生了建一所新学校,让孩子们在良好的环境中学知识、长本领的想法。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全村百姓的积极捐助下,他累计筹资180万元,先后建起两栋占地2800多平方米的新校舍,建成全镇第一所农村寄宿制小学,覆盖周边12个村;2015年又改建幼儿园一所,改善了当地适龄儿童的成长环境。
2003年,借国家“村村通”公路的大好机遇,崔晓满拿出1万元当作启动资金,带领全村男女老少起早贪黑地干了两个多月,花费50万元,完成了造价130万元的4.5公里水泥路和1万多平方米的街巷硬化任务。近年来,他又带领村民陆续修通了崔河村环村路和田间道路,实现了“户户通”,同时对村内进行了绿化、美化、亮化工程,修建了健身广场,对村办文化中心进行了改造,建起“农民书屋”,藏书近万册。
2014年,在上级部门的协调和扶持下,崔河村又修建了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,解决了空巢老人生活不便的问题。与此同时,村卫生所达到了山西省级标准,定期与晋城市疾控中心联手开展村民免费体检,并全部建立起村民卫生健康档案,村民参加新农合的人达到100%,参加新农保的人达到96%以上。
致富路上绘蓝图
一枝一叶总关情
过去,崔河村民主要靠种地谋生。看到群众日子过得紧张,崔晓满就琢磨着给大伙儿多找几条致富门路,最终选定了种桑养蚕、养鸡等投资小、周期短、效益好的项目。村民们怕投资亏损,他就拿自己的退休工资为群众垫资,通过培养树立典型,动员示范,起到了引导带动作用。经过崔晓满坚持不懈的努力,目前,村里已建成年出栏60万只的养鸡场一个,组建起种植、养殖等5家合作社,共种植黄芩和板蓝根等中药材200多亩,发展桑田400余亩,建起日烘茧8000斤的烘茧站,为周边30多个行政村提供种源、技术、收购服务,实现了“户均二亩桑,人均增收四千元”的目标。2013年,全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万元大关,达10600元,近两年仍在稳步上升。
其间,崔晓满还先后为村民在晋城和郑州两地联系到80多个就业岗位,与陕西一家运输公司建立了长期的劳务关系,鼓励村民敢闯敢干、自强不息。目前,全村有380多人常年外出务工,遍布全国8个省、16个市,有的甚至走出国门远赴南美、非洲,月收入达上万元。
为了更好地发展养殖业,崔晓满多次协调县国土局,争取项目资金,将72亩荒地进行改造,修建了两个蓄水池,对外承租,村集体收入由此破“零”。
2015年,他又和村“两委”协商,通过治理村边河道,依托现有的300亩桑园,漫山遍野的连翘、桃树、山核桃等资源优势,建成集休闲、观光、采摘于一体的崔河生态园。
老骥伏枥志千里
八村一体奔小康
崔晓满退休后,看到村“两委”班子软弱涣散,党员的年龄结构、知识结构老化,无法承担带领群众致富的重任。他说:“党支部是崔河村的顶梁柱,再散再弱也得帮助扶起来。”他把在部队做党务工作、政治工作的经验,用在加强支部建设和培养致富带头人身上。十多年来,崔晓满一以贯之,体现了一名老共产党员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,被村民们誉为“编外支书”“大校村官”。村党支部的工作水平不断攀升,不仅摘掉了多年落后的帽子,还相继被镇、县、市评为“先进党支部”“红旗党支部”,成为纯农山区的一个标杆。
崔河村位于南河、杜家河、杏树村等8个村庄的中心位置,其辐射优势十分明显。2014年10月22日,泽州县委组织部以第十届村“两委”换届为契机,批准成立“崔河党总支”,由崔晓满同志任党总支书记,借助崔晓满的人格魅力和崔河村党支部的典型带动作用,引领周边村庄共同致富奔小康。时年73岁,患有糖尿病的崔晓满没有犹豫,再次挑起重担,带领党总支一班人,按照以崔河为中心的“八村一体化建设”新思路,加快实施“三基地+两区”新规划——建立桑蚕产业基地(崔河、南河、杏树村),中药材种植基地(崔河、东岭口、新房洼),小米生产基地(崔河、八良掌);规模养殖区(崔河、横道头),休闲、采摘、体验农业综合示范区(崔河、杜家河)。同时,崔晓满还加快崔河村及周边村的危房改造、煤层气入户、旱厕改造等工程,目前各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。
总政治部授予崔晓满“全军优秀离退休干部”。2005年3月,吉林省省委、省军区授予他“一心为民模范共产党员”荣誉称号,2005年5月29日,晋城市委、晋城军分区作出“向崔晓满学习的决定”,同年7月1日,崔晓满被授予“全军优秀共产党员”。
大爱无言,真水无香,“大校村官”,壁立太行。